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驻穗记者 张莹 文/图
近日,广东发布《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10月22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联合相关单位负责人对此举行新闻发布会。

记者注意到,《行动方案》从强化工业人工智能关键供给、推动工业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构建工业人工智能支撑体系及相关要素保障等四大方面推出十六项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广东制造。其中明确支持深圳建设具身智能训练场体系,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中试应用基地等。
支持深圳建设具身智能训练场体系、国家级人工智能中试应用基地
在强化工业人工智能关键供给方面,《行动方案》明确广东将大力支持广州、深圳等地市建设智能体领域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感知、需求、执行、决策、评测类智能体。
《行动方案》透露,广东正在推进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广东分中心,探索构建制造业领域数据资源交换体系。
在推动工业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方面,《行动方案》指出广东将提速推进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江门等6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聚焦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等一批试点行业,推动模型算法在研发设计、视觉检测、参数优化、能耗管理、智能分拣等中小企业重点场景落地应用,并组织试点城市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予以资金支持。
据了解,今年,广东成功争取到国家级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消费领域移动终端方向)落地广东。
在构建工业人工智能支撑体系方面,《行动方案》指出广东将支持深圳、东莞等地市建设国家级人
此外,广东还支持广州、深圳等地市建设具身智能训练场体系,提供数据训练和验证支撑。省工信厅副厅长曲晓杰据此指出,具身智能训练场已成为全球机器人产业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广东正在构建的是“1+1+N”具身智能训练场体系。

构建具备国际视野的开源创新体系对于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行动方案》明确,广东将建设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和开源生态中心,推动粤企基于开源大模型开发工业模型。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 广东亮出最新成绩单
广东省科技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国资委、省财政厅等各相关部门负责人纷纷亮出广东在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家底和成绩单。
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李迪云介绍,广东支持鹏城国家实验室建设“鹏城云脑Ⅲ”,加快推动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突破,支撑6G超宽带通信、AI算力生态等国家战略;完成福田实验室组建工作,以智能家居机器人为应用场景,重点突破具身智能感知、移动、决策、交互等关键核心技术……一批平台落地,吸引了一大批高端创新人才和工程技能型人才落户广东。
省国资委二级巡视员吕宁介绍,广东正在加大产业投资力度,力争到2027年人工智能相关投资超过2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截止目前广东先进制造业基金群,已累计认缴约700亿,带动投资项目52个。
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李庆坤介绍,截至2025年8月,广东累计建成5G基站43.1万个,10GPON及以上端口252.9万个,规模稳居全国首位,实现“乡乡通干兆,村村通5G”。
他透露,广东正在开展万兆光网试点工作,计划今年内打造100个万兆光网项目,其中工厂场景项目数量超1/3。
此外,广东正持续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建设:
在网络建设方面,广东已建成连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400G全光运力网络,实现“韶关市内1ms、湾区3ms、全省6ms”超低时延圈目标;
在算力服务方面,前海已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接入算力资源池18个,汇聚算力规模超14000P,提供算力调度、算力交易、算力应用、算力安全等功能服务。
截至2025年8月,全省建成7600余个5G行业虚拟专网,5G物联网终端用户数接近2700万个。实现关键环节标准化和上下游数据的互联互通,助力制造业“链式改造”。
突破短板 依靠深圳抢占前沿应用高地
省科技厅副厅长曲晓杰介绍,针对人工智能应用过程中的技术落地系统性不足、优势领域引
领带动作用有待强化等短板,广东将聚焦建设智能体领域创新中心、智能终端领域创新中心。其中智能体领域创新中心主要依托深圳等地市在前沿技术方面的先发优势,开展智能体核心技术攻关与场景探索,抢占前沿应用高地。
举报/反馈启盈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