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75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在炮火连天的异国他乡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志愿军战士以血肉之躯筑起精神长城,用生命诠释了家国大义与国际主义精神。2025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大众网推出《不朽的军功章——致敬潍坊志愿老兵》专题,走进这些潍坊籍英雄模范的故事,追寻他们的战斗足迹,在岁月沉淀的勋章里,触摸永不褪色的精神光芒。
rr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姚双玉 王辉 潍坊报道
r我们听过太多关于想家的故事,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羁旅心情,“月是故乡明”的游子情怀,“故园东望路漫漫”的悲哀怅然……
r将时间倒推75年,那片炮火连天的朝鲜土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们在异国他乡与敌人展开殊死较量。75年后,记者采访过程中,他们却常用一句斩钉截铁的“不想家”,书写超越个人情愫的家国大义。邱昌富,便是这千万英雄中的一员。
r
1950年冬天,寒风如刀。邱昌富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了朝鲜。彼时的江水似乎褪去了往日的温柔,冰冷刺骨的江水在战士们的脚下翻涌,尽管部队特意挑选了一处水稍浅的道路,冰冷的江水依旧没到了邱昌富的大腿。对面就是冰天雪地的朝鲜,战士们却没有回头,也没人喊一声冷。
r“朝鲜比中国冷很多,我们到达朝鲜后发现地面冻得很硬,挖不了坑道和战壕。”回忆起当年的严寒,邱昌富说自己永远也忘不了,战士们没有栖身之所,夜晚来临后只能在冰面上就地休息,“很多战友没有在这么冷的环境下生活的经验,越冷就越蜷缩成一团,不少战士就这样冻死在了朝鲜,都是中国人,谁看着不心疼啊。”
r除了严酷的天气,战士们还要时刻提防美军的空袭。如同蝗虫般密集的飞机日夜盘旋在朝鲜上空,只要发现志愿军的踪迹,便会疯狂投放炸弹。为了防止被敌人发现,战士们不得不将棉衣翻过来穿,让白色的里子朝外,以此在雪地中隐藏自己。
r上甘岭战役,是邱昌富记忆中最为惨烈的一战。那座小小的山头,面积不过3.7平方公里,却成为了敌我双方争夺的焦点,上演了无数次惊心动魄的对线。
r
邱昌富和战友们苦苦坚守阵地,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敌人的任何动向。“有一天,战斗打得正激烈,我方机枪手突然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倒在了阵地上。”邱昌富的声音陡然变得沉重,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作为班长,他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冲了上去,一把抓起机枪,继续向敌人开火。身侧划过雨点般密集的子弹,可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守住阵地,不能让战友的血白流!
r长达43天的战斗中,这样的场景上演了无数次,志愿军始终坚定“坚守防御,寸土必争”的作战方针,视死如归、决不让步。上甘岭战役最终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但此时,我军一直坚守的阵地早已变成一片焦土,山头被硬生生削低了两米。
r当我们问起他在战场上是否“想家”时,邱昌富突然笑了,说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不仅用飞机进行军事进攻,还投放了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心理战传单,甚至在飞机上用喇叭向下喊话,试图用“想家”的情愫瓦解志愿军战士的意志。
r
“他们在飞机上喊,问我们想不想家,让我们想想自己的爹娘,想用这些话酸我们的心。”邱昌富叹口气,或许那一刻,他也想起了远方的家人。但紧接着,他的语气又变得无比坚定,“他喊就让他喊吧,我们在战场上,就得像个当兵的。要是连这点信念都没有,怎么对得起身后的祖国和家人?”
r那句“不想家”,并非无情,他们也有父母妻儿,有对家乡的眷恋。可他们深知,只有守住了祖国的“大家”,才能守护好自己的“小家”,“不想家”反而成了用生命守护和平的坚定誓言。
启盈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